中国人参看吉林,吉林人参看白山,白山人参看抚松。这是长久以来,人们对抚松县发展特色农业、“参业一枝独秀”的评价。
一花绽放春初见,百花盛开春满园。如今,抚松县落实建设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战略,借助良好基础,依托生态资源,全区域、多维度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特色”跃上台阶,“三农”生机勃勃。
“趟路打样”,引导示范
这些年,“种大苞米收入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可为啥有的农民依然执着?“适合种啥,抗病咋样,怎么侍弄,收成行不,农民在这些方面心里没底,所以发展起来缩手缩脚,不敢投入。”抚松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伟道出农民为何犹豫不决。
消除农民顾虑,农民在特色种植上才能放开手脚。抚松县落实“一谷一城”部署,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投资28万元在兴隆乡新丰村条件恶劣的山坡上,打造了“农作物新品种种植试验示范和有机肥、微生物菌肥等新型肥料对比试验示范基地”,种植特色经济作物,推广施用有机肥,试验田间绿色耕作,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丰收,积累丰富的田间管理经验,消除农民后顾之忧,带动农民发展绿色有机种植。
抚松县农业农村局集中租赁100余亩农田地,用开放的形式大胆探索试种各种经济作物,为农民趟路,让转型成功。不仅如此,基地内作物全部施用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加大对病虫害的监测力度,建起一座农作物病虫草鼠疫情区域综合监测站,安装新型太阳能杀虫灯9套、性诱自动监测诱捕器3套,做好预测预报和绿色防控工作。编制发放《抚松县农牧业知识222问》知识普及小册子,让农民学习农业知识,发展特色农业。
“现在基地引种示范中草药材、果树、蔬菜、粮豆4大类87个新品种,试验推广嘉博超金刚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肥、云苔素内酯叶面肥等12个品种。”王伟介绍,目前该基地成为全市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为全县发展绿色有机、特色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绿色有机”,渐成主流
“合作社种的香瓜、西瓜和绿色无公害蔬菜口感特别好,还注册了商标,香瓜一斤能卖到6块钱,市场销售特别火爆,收入比去年翻一番。”说这话的,是抚松镇抚生村妇联主席王京雪,她不但是村干部,还是富盛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带领村里的42户农民抱团发展绿色有机特色种植,与大家一块发家致富。
抚生村离县城近,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和地理条件。依托“一谷一城”建设,抚生村种植特色经济作物,并发挥人参产地优势,将人参加工剩余物做成有机肥,施在特色农作物上,取代农药和化肥,收获的瓜果和蔬菜口感好、味道佳,被大家广泛认可,卖上了好价钱,收入不断飙高。
像抚生村一样,抚松县各乡镇、村屯在“一谷一城”战略指引下,做“绿色”文章,打“有机”品牌,增加绿色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农业发展迈上转型之路。出台两个文件,与各乡镇签订责任书,将化肥、农药“双减半”工作纳入全县乡镇考核指标体系。强化源头治理,建立农资经营商户农药经营实名登记台账制,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品种。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施药等防控技术,减少农药施用量,鼓励销售和施用有机肥、微生物菌肥。积极推广测土配方,鼓励精准施肥,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万亩,今年有机肥施用量达到7482吨,化肥、农药施用量明显降低,农田土壤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退粮进特”,大展拳脚
7月中旬,抚松县北岗镇蒲春河小浆果产业园内格外忙碌,十几名工人在地里松土、除草,精心侍弄着蓝莓苗,让即将挂果的根茎更加茁壮。
“打好生态牌,念好特字经,画好风景画,种好摇钱树。”北岗镇镇长马德志站在园区门前,用几句话阐述着该镇落实“一谷一城”战略发展特色种植的生动实践。
北岗镇蒲春河小浆果产业园,是该镇与吉林农业大学深度合作的特色农业项目,采取“公司+科研院校+基层党组织+基地+乡村旅游+贫困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一期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打造了长白山区域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层次最高的示范性、标志性道地小浆果产业园,未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可观。
该县大力实施“退粮进特”,已建立兴隆乡千亩艾草种植基地、抚松镇沿江千亩蔬菜种植基地群、500亩有机肥油葵种植基地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及加工运营中心,兴参镇顺兴村香瓜、西瓜、蓝莓果蔬体验式采摘基地,新屯子镇南岗村4000亩灰苏子种植基地等9个规模较大的特色种植基地,配套的加工企业正在崛起,规模化、效益化农业正逐步成为抚松绿色发展的主流。
“一谷一城”科学引导绿色发展,抚松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进一步调减籽粒玉米种植规模,加快构建粮经统筹、种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调减籽粒玉米面积6.2万亩,落实耕地轮作面积15万亩,完成退耕还林面积超过1万亩。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彻“一谷一城”部署,抚松县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规模效益型农业,让生态美、百姓富、产业兴的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