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三治融合” 擦亮全国乡村有效治理金名片

发布日期:2020-01-21 12:20:00   来源 : 农业农村部网    作者 :admin    浏览量 :2335
admin 农业农村部网 发布日期:2020-01-21 12:20:00  
2335

  2019年以来,桐乡市在推动乡村有效治理方面捷报频传。上半年,桐乡市“党建引领三治融合 促进乡村有效治理”入选全国首批20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上个月,桐乡市又入选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联合公布的首批115个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名单,乌镇镇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12月24日上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部署会上,桐乡作了题为《深化“三治融合”,打造乡村有效治理的“桐乡样本”》的交流发言。

  作为全国“三治融合”发源地,近年来,桐乡市突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积极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治理实践探索,通过强基础、促融合、拓深化,推动治理主体多元共治、协同互促,以“三治融合”推动乡村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其主要做法是:

  一、夯实基础,优化环境,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力

  一是激发自治活力。按照“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原则,建立城乡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机制,明确基层群众自治组织36项依法履行职责事项和40项协助政府工作事项;开展清牌子、减评比、去台账等基层组织“去机关化”行动,推动自治职能归位。发挥村干部、三小组长(党小组、村民小组、农村妇女小组)等的“微治理”作用,引导基层群众有序参与基层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创新“乌镇管家”、“楼道红管家”等自治品牌,让群众做好大管家、当家人,实现网格信息无盲区、全覆盖。

  二是强化法治保障。 强化依法行政,在全省率先创立“依法行政指数”,建立市、镇、村三级法律顾问制度,出台《桐乡市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制度》等五项制度,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水平。组织开展优秀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模范户评选活动,组建“一米阳光”“法律诊所”等服务组织,经常性开展“法律十进”等宣传教育活动,将法律意识传递到田间地头。在全省首创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功能于一身的“法治小院”模式,在乌镇建立全国首家互联网司法所、全省首家5G智慧法庭,创新推出“24小时法超市”等智慧化应用,助推公共法律服务实现“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可得”,该做法在世界互联网法治论坛上得到浙江省委书记车俊点赞。

  三是夯实德治根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76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四级服务阵地700余个,建成伯鸿书房(书屋)61家,名人纪念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13家。组织群众创作越剧、“三跳”等地方曲艺作品,精心制作《丰子恺漫画元素公益广告范本》211幅,推动从说教式传授向浸润式教育转变。打造“日行一善”文明品牌,每年开展文化下乡活动2500余场,连续开展5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广泛宣传道德模范感人至深的故事,激发“我自爱桐乡、人人爱桐乡”的共同情怀。

  二、协同互促,精准发力,构建乡村治理新机制

  一是整合“一约两会三团”治理载体。在全市211个村社区全覆盖建立以村规民约、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为主要内容的“一约两会三团”治理载体,发挥协调发力、融合互促的乘数效应。如乌镇镇依托“一约两会三团”引导村民参与美丽乡村精品线设计、监督和长效管护,打造“水乡寻梦研学路”精品线,该线路在嘉兴市现场评比中获得第一名。针对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不良风俗,充分发挥“一约两会三团”的作用,制定《文明节俭办理婚丧事宜的倡议》,将文明餐桌操办规格写入村规民约,在126家文化礼堂推行建议菜单和办酒承诺,有效遏制攀比浪费的陋习。

  二是构建“一网双联”治理体系。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大力推动部门力量下沉和基层资源整合,统筹镇(街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和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建设,横向打通职能部门,纵向联通过市、镇、村、网格四级网络体系,选优配强“一长三员”6000余名,组建专职网格员队伍815名,全面构建全科网格、联动指挥、联合执法的基层社会治理“一网双联”体系。2019年1-10月,全市信访四级登记总量同比下降31%,刑事发案数同比下降2.2%,民商事案件数同比下降15.1%,安全事故数同比下降36.8%。

  三是完善“三社联动”治理机制。建立社会组织发展扶持基金和市、镇两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成立嘉兴市首个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聚合社会共治的最大公约数。构建社会组织协同机制,推动政府向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大力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实现镇(街道)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并实体化运作。截至目前,全市现有注册登记社会组织524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近2800家,持证社工近2200人。2018年以来,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和专业社会工作经费累计已达2040余万元。

  三、全域深化,拓展运用,打造乡村治理共同体

  一是强化“党建+治理”。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注重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社区)书记的“领头雁作用”,每季度举办“耕耘者说”讲堂,每年选派村社干部跨省市挂职锻炼,推行“网格+支部+党员先锋站”模式,建立网格支部796个、党员先锋站432个,建成“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211个。建立法官驻镇联村机制,选派律师担任村法律顾问,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促进基层组织规范建设。目前,已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40个,创建省级善治示范村11个、市级三治融合示范村(社区)88个,善治示范暨无讼村申报创建覆盖面达30%以上。

  二是创新“金融+治理”。进一步挖掘三治融合的综合治理效应,创新推出“三治信农贷”金融产品,以“六无三不准”为底线,依托“两会三团”进行贷前评信审信,为农民提供无担保、无抵押的纯信用贷款,授信额3年有效,每户5万-30万元,且资金秒到账、随借随还,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目前已授信农户11.5万户,占全市农户的80%,授信金额近188亿元,共为1万余户农户发放金额近20亿元,有效破解了融资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金融活水。目前,“三治信农贷”已在全省推广。

  三是实施“数字+治理”。结合“数字桐乡”建设,开发“乌镇民情”管理与服务系统,建立与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各类风险收集上报衔接机制,实现网上网下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连续保障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平安稳定。今年7月,建成集矛盾调解、信访调处、法律援助、劳动仲裁、诉讼服务等多功能合一的市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服务中心(信访超市),将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基层治理四平台、12345政务热线、网上信访、ODR等信息化平台整合接入中心,通过数据研判分析、在线调处、流转交办、回访督办等方式,实现矛盾纠纷“一网打尽”。今年以来,中心已接待群众1532批次4964人次,已解决信访件140件、矛盾纠纷715件。

Copyright © 2010 中国农业网络电视 电话:010-59195293 010-6611765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农业部北办公区16/18/20号楼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南楼
投诉建议及业务电话:010-66067899 010-66167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