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绿色农业是一个重要课题。
2018年,为破解“地找不到人、人找不到地”的信息不对称,崇明面向全球市场,首次推出“农业招商”,释放全岛5万亩优质土地,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年后,“10万亩良田”的追加更是让崇明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更大格局,加速打造都市现代绿色农业高地。
今年的招商推介会,一切“化整为零”,圆桌沙龙式的交流精准有效,分行业、分类别直指服务型、销售型、研发型企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指日可待。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两年来,随着正大集团、源怡种苗、由由集团、恒大集团、优尼鲜花等一批重大生态农业项目扎根落户,崇明打造“世界农业工厂”已图景初现。
长在玻璃温室里的“绿”菜
上海农业上水平,崇明是主战场。
伴随着入夏风声,由由中荷现代农业创新园区外立面施工进入尾声,待内部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即将迈入重要的播种阶段。放眼望去,相当于29个足球场面积大小的半封闭玻璃温室拔地而起、气势磅礴,建成后年产量将超过13000吨。
两年前,在首届崇明农业招商会的现场,由由集团一眼相中岛上东北角的这片闲置水稻田,用当年参与浦东开发干劲和速度,梦想再造一个高科技的绿色“植物工厂”。
这里,规模空前。位于崇明现代农业园区北八滧地块的由由中荷农业创新园总占地面积1979亩。一期规划建设面积543亩,计划总投资5.6亿元,建成26万平方米的半封闭温室。
这里,温室技术问鼎世界。荷兰著名温室建造商Certhon(森通)将SuprimAir技术倾注于这座庞大的建筑——作物生长系统可精准调控室内的温度、湿度。根据全天的外部情况,在蒸腾和机械气候控制之间切换,通过使用经过充分调节的空气和正压通风,为全年蔬菜生产创造出理想的“小气候”。
这里,传统农业与高科技碰撞交融。稳定的“小气候”让温室通风窗得以经常保持关闭状态;屋顶散射钢化玻璃透光率达91%,按照业界的标准,每增加1%的光照,植物的产量可相应提高1%;水肥一体化循环技术确保作物全生长期精准施肥;废弃物处理后,直接生成有机肥还田.与温室相匹配的,还有提供供暖和除湿的储能罐和蓄水量达10万立方米的天然雨水蓄水池。雨水通过过滤、紫外线消毒灯工艺处理,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在科技的赋能下,创新园将比传统温室节能20%。
2019年7月正式启动、2020年9月计划定值,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并不能动摇这个重大项目如期交付完工。今年3月,园区成为崇明首批复产复工的农业项目。“一期建成后,将布局为四个种植区域、一个育苗区和一个服务区,预计每天生产上市绿色有机蔬菜40吨。”这段日子,创新园建设现场都会见到项目经理陈德海忙碌的身影,从土地平整到打下第一根桩,从建造温室骨架到如今的道路硬化,陈德海既是这个项目的工程设计师,也是它的见证者,见证它一步一步,即将成为全球先进的集蔬菜育苗、种植、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基地。到今年年底,新鲜、高品质的西红柿、彩椒、黄瓜和生菜有望端上市民餐桌。
全程自动化育苗的“花”园
上海农业结构调整,崇明要挑大梁。
以种源农业、花卉产业为重点,持续推动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在生态岛的规划蓝图中,为现代农业“筑巢引凤”“腾笼换鸟”的脚步从未停歇。
今年4月,位于崇明中部的港沿镇合兴村,占地面积 317 亩,总投资超过2.2亿元的超大型智能花卉种苗基地项目——上海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正式运行,这比原定时间提前了半年多。目前,园区内约2400平方米的展示温室已对外开放,温室里陈列着多家中外知名育种公司的上万盆花卉成品盆栽、种苗及种子。当2021年第十届中国花博会进入一年倒计之际,经过精心培育的150个品种、30万盆花卉也陆续进入盛花期。
迈入占地近10万平方米的育苗车间与温室,自动化灌溉系统格外醒目。原来,园区收集的雨水将在这里过滤、调温、调酸并配置成所需的肥料溶液,通过自动泵压系统输送到育苗温室内,并利用自走式喷灌车完成肥水一体化灌溉。车间里,全进口的设备和流水线即将投入使用。生产温室内,还配备了全自动苗床物流系统、温室控制系统、温室双层充气覆盖材料以及地源热泵控温系统等。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的建设,促使国内的种苗生产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实现了国内花卉育苗的全程自动化。
“这套全自动花卉苗床循环系统流水线全部投入运转后,可支持约40万张穴盘同时进行生产,全部苗床摆满可容纳花苗8000万株以上,投产后的育苗中心可年产花卉种苗2亿株、精品盆花1000万盆以上。”园区运营单位源怡种苗公司技术部负责人姜武介绍说,园区应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装备对育苗周期、产品质量、人力成本、土地利用率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实现绿色环保、节约高效的生产模式。这里,代表的是上海花卉种苗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为崇明区成功申办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后第一个引入的世界一流花卉园项目,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将作为花博会的重要品种储备基地,结合品种展示、技术培训、花艺体验和观光旅游,拓展带动全区花卉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
落户港沿,源于属地悠久的苗木花卉种植历史。目前,港沿镇苗木花卉种植面积有万余亩,特别是原合兴地区,1958年就成立了原合兴园艺场,扎根了一批花卉生产基地和市场主体。根据崇明乡村振兴集聚发展的新要求,港沿农业集聚区范围由原来的7个村20平方公里,扩展到9个村30.84平方公里,以农业负面清单清退的原港沿蔬菜公司南场1160亩土地为载体,重点打造为港沿千亩花卉产业园。此外,依托市级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园艺村和花博会首家配套产业项目源怡花卉种苗项目,港沿镇将实施园艺村、鲁屿村、合兴村“三村联动”,推动合兴地区“九村共建”。未来,港沿东部地区将打造成为特色花卉苗木产业集聚的“上海花港”和乡村振兴的集中连片示范区。预计到2021年,崇明全区花卉苗木总种植面积将达到10万亩以上,销售额达到10亿元人民币以上。
全产业链管控的“鸡”厂
上海农业跑出“加速度”,崇明一马当先。
年产鸡蛋8亿枚,计划占据上海品牌鸡蛋市场30%至40%份额,亚洲规模最大、拥有现代化自动化的蛋鸡项目——正大崇明300万羽蛋鸡场有望于今年年底正式投产,预计2021年年中,首批鸡蛋可投放市场。
不同于传统的养殖项目,正大崇明300万羽蛋鸡场项目按工业化理念和流程饲养活物、生产产品,一栋鸡舍里的16.8万只鸡只需一人就可轻松管理。“站在工厂外,见不到一只鸡,也闻不到任何异味,饲料进入、鸡蛋出来,传统鸡舍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厂。”崇明联扶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贾雷介绍说,自动化生产线、全封闭养殖环境,加上优质蛋鸡品种、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科学的饲料配比,使得正大项目或将成为国内蛋鸡养殖行业的范例。
其实,地处新村乡田园综合体内的正大崇明300万羽蛋鸡全产业链项目也是农业招商的重要成果。早在2009年,正大集团便开始运作现代化蛋鸡场项目。2012年4月,首个正大300万羽蛋鸡场项目在北京竣工投产。此后,正大集团又陆续在国内多地布局300万羽蛋鸡场项目,目标建设20个左右。“在同期布局的300万羽蛋鸡场项目中,崇明项目规格最高,其特殊性体现在环保属性。”贾雷表示,正大崇明300万羽蛋鸡场项目是北京项目的“升级版”,其最大亮点就是“突出环保优先”,高度契合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要求。
按照原先设计,正大崇明300万羽蛋鸡场项目预计总投资在6亿元左右,而最新的估算总投资已达7.51亿元,多出来的一大笔钱全部用于“环保”投入,包括将建一个用于转化高端有机肥的鸡粪处理站及一个用于将养殖过程中生产的废水转化为农业生产用水的水处理系统。据估算,蛋鸡场每年预计将产出鸡粪12万吨,通过处理站转化的有机肥,可供周边20万亩土地的种植需要。此外,为了有效利用养殖废水转化所得的农业生产用水,在蛋鸡场周边,正大集团还将建设一个占地1.2万亩的农业种植园区,从而实现种养结合、生态环保的全产业链运作。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实行种养结合模式,形成闭合全产业链,建成后,这里将拥有1座存栏85万羽规模的青年鸡场、1座存栏300万羽规模的蛋鸡场,配套建设1座年产18万吨的饲料车间,1座年处理12万吨鸡粪的资源再生利用处理站,成为亚洲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蛋鸡项目。项目的建成将引领上海畜禽养殖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一期养殖类项目的建成仅仅是个开端,二期还将打造集水稻、水果、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提升崇明农业形象。”在贾雷的眼里,引入正大、源怡这样的“绿色生产、智能管控、效益稳定”的产业类造血类项目,将造福联扶实业公司旗下269个行政村股东,让他们每年都能获得稳定的收益分红。
手记
以“全球农业精准招商”为导向,崇明瞄准世界知名企业集团“主动敲门”,勇当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先行区。
“面向市场有竞争力、面向农民有带动力、面向市民有吸引力、面向未来有促进力”,崇明充分发扬“店小二”的服务精神,用心解决好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为优质农业项目顺利推进“铺路搭桥”。
立足“保有量、高品质、全产业链”,以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为引领,崇明探索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
一手抓好传统农业生产的改造升级,一手抓好国际高端项目的引进发展,今天的崇明,诠释了生态产业升级、生态技术集成之地的应有之义。明天的崇明,也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打造全国知名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