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实施以来,海东市努力破解“空壳村”地理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等“瓶颈”约束,积极探索符合海东实际的“破零”模式。截至今年6月,全市1587个村已全部实现“破零”目标,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862个,占54.3%。
据了解,依托土地、林地、河流等方面优势,海东市共有90个村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和群众增收致富“双丰收”。这些村通过村集体建立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动员引导广大群众进行经济作物种植、畜牧业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和开办农家乐等,做生态种养殖、生态旅游文章。其中,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紧扣“生态+”“旅游+”的发展思路,确定“抱团发展、捆绑受益”的发展模式,在卓扎滩村投入3600多万元,由村“两委”牵头成立生态旅游服务公司,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并整合周边各村闲置土地转型经营,实现多村同步“破零”。2019年,卓扎滩景区接待游客54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1000万元。
海东市通过挖掘县城周边、国道两侧、景区附近等区位优势,由村集体领办企业或专业合作社,从事劳务输出、交通物流、房屋出租等方式,全市共有140个村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其中,乐都区碾伯镇东关村利用地处城市中心地域区位优势,通过购买商铺对外出租等方式增加收入,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13万元,累计达到4600余万元。
大力扶持特色产业,也是海东村集体经济“破零”的法宝。着眼农村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海东39个村庄在发展优质农作物、中药材、畜禽养殖等特色种养业的同时,积极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将土乡风俗、民族风情、美丽风景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收入。其中,平安区三合镇三合村成立文化演艺公司,组织村民开展具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社火、秦腔、花儿等文艺演出,村集体收益达9万元。
海东市积极鼓励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员致富带头人发挥先锋引领作用,积极参与村集体经济“破零”工作,83个村实现了“破零”。用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关配套政策,大力推动资源优势不明显、发展思路不明确的1235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其中,有634个贫困村利用5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集中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现已全部实现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