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新时代“三农”工作实现新跨越

发布日期:2021-01-04 13:00:18   来源 : 农业农村部网    作者 :admin    浏览量 :1911
admin 农业农村部网 发布日期:2021-01-04 13:00:18  
1911

  冬闲不闲。刚刚完成一轮丰收的暨阳沃野,正在跳动新的发展脉搏。

  东面,千年香榧林摇曳着农业文化遗产的光芒,珍果佳品、森林氧吧激活康养因子;西面,五泄领衔飞瀑丛林与古道古村,天然美景、特色人文激活悠游因子;南面,东白湖和石壁湖涵养一方,山乡故事、明清古建激活浪漫因子;北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集聚优势,璀璨珍珠、粮蔬瓜果激活创新因子……放眼诸暨,满是农业兴、农村美、农民乐的喜人景象。

  “十三五”以来,诸暨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调优农业结构,培育壮大乡村产业,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三农”工作成效显著。

  2019年,诸暨创成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全市农业产值达71395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380元,近5年年均递增10.31%,增幅连续14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打造绿色田园  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这几天,在诸暨市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日合作佳特农业精品水果基地的高架草莓收获了。基地引进日本先进的种植理念,可实现超越土壤种植的高品质、高产量。

  日本投资方山村尚史说,之所以选择投资诸暨现代农业产业园,关键是产业园有草莓产业集聚优势,“而且这里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有利于将产品推向中国长三角高端消费市场”。

  不止是草莓,诸多新技术、优品种在10.05万亩的诸暨现代农业产业园中育出了金灿灿的希望。“冠军”引领区域香榧产业发展壮大,“阮仕”“千足”等组成珍珠产业“集团军”,“蓝美”致力打造蓝莓全产业链,“茂阳”将粮蔬配送产业“玩”出特色……活力和生机,造就了产值超千亿元的诸暨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4.7万元。

  创成全省第二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是诸暨调优农业产业发展布局过程中收获的“勋章”。近年来,诸暨市抓住产业化这个“牛鼻子”,加快培育产业优势片区,深化提升农业“两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产业提升融合、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等六类重点项目。除创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外,还创成了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精品园)25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3个。通过走发展差异化、产业体系化、产品优质化道路,牢牢稳住“三农”工作基本盘。

  在优化布局的同时,一批农业产业也在补链、强链。除珍珠、畜禽2条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外,诸暨市围绕蓝莓、刺葡萄、茶叶、红高粱、绍鸭等特色产业,建成多条包含种苗-种植-深加工-休闲旅游-拓展-销售等环节的农产品全产业链。

  诸暨的珍珠产业是全球珍珠产业的“晴雨表”。在绿色生态、提质增效理念指导下,诸暨积极推动珍珠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浙江清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佰瑞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开发运用高质量尾水处理、工厂化和管网式新型环保设施养殖等先进技术,现代化珍珠养殖方式发端。

  这是诸暨市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诸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及节水灌溉等先进实用技术,实施设施装备农业补贴政策,提高农作物生产机械装备水平,2020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02%。

  产业融合发展、物联网数字化应用、智慧乡村建设,离不开新农人助力。前不久,诸暨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正式成立,51名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农创客成为第一届会员。“新农人”引领的农业企业积极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新型利益分配模式,带动诸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据了解,通过创新实施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的“两进两回”行动,诸暨市示范应用新技术126项,引导乡贤参与项目建设1300余个。

  珍珠养殖转型之清水养殖藻类培育车间。

  扮靓美丽家园 品质乡村宜居宜业

  在陶朱街道五蓬新村,房前屋后整齐有序的“一米菜园”生机盎然。“以前,不少村民家门口都是糟心的烂泥路,整治后,‘一米菜园’成了一道风景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许宝良介绍,村里利用体现乡村特色的竹条、废旧石块等打造“一米菜园”,同时,发动全体村民参与,让农户在此种菜养花,使农村有颜更有“料”。

  与五蓬新村一样,目前,诸暨农村已有80余万平方米的裸露地面实现实用而美观的“转身”。近年来,诸暨市大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安排部署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生活污水治理、公厕改造提升、裸露地面和“三线”整治等民生“关键小事”,农村人居环境常态长效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其中,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亮灯+亮分”全链条智慧模式、“三线”整治“1+4+N”分片协作机制等工作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

  在人居环境提档升级的基础上,围绕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等“三生三美”融合发展目标,诸暨市进一步调整完善市域美丽乡村发展规划,启动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建设,整体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县、示范镇、精品村、美丽庭院等“四级联创”。

  今年,山下湖镇西杨龙村换了新颜。原来以灰白色调为主的村落变得缤纷烂漫,农田、村舍、道路的色彩经艺术搭配,植入当地的珍珠产业符号,巧妙形成“秀美山下湖——大地艺术作品”。

  这幅自然的村庄画卷,出自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晨晓艺术学院。创作者以彰显“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精神,挖掘当地乡村原有的文化符号,保留乡村文化、乡村痕迹,最终形成西杨龙村独特的乡村风貌。

  在诸暨,建设美丽乡村不是面子上的“涂脂抹粉”,而是里子内的气质挖掘。在打造农村群众美好家园的过程中,找准乡村本土的特色定位,注重挖掘历史元素和文化底蕴,注重加强品牌建设和研发投入。

  目前,诸暨市已成功创建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111个,累计创建五星达标村412个、3A示范村37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9个、绍兴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镇18个,省级特色精品村24个、绍兴市级特色精品村50个,美丽庭院12000户,25个村列入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名单。

  “点上盆景、线上风景、面上胜景”的西施风情美丽乡村发展格局逐步成型,“珠乡湿地梦幻之旅”“千年香榧林,百岁养生地”等7条农旅结合精品线诞生,“七彩五泄”“浪漫东白湖”“时尚珠都”等一批特色镇村品牌打响。依托各具特色的乡村景观,锐意创新的诸暨人开始探索美丽乡村特色化经营之路,开展“旅游+”“文化+”“直播+”等实践,让村民在“家门口”富起来。

  围绕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诸暨以举办水果节、茶叶节、十四都荷花节等节庆活动为契机,有序引导村民“触网”,鼓励利用淘宝、抖音等平台开展农产品“直播”销售。而今,诸暨乡村旅游年收入达2.5亿元以上,实现行政村电商服务站点100%全覆盖,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53亿元。

  筑起幸福乐园 惠民改革落地见效

  五泄镇十四都村风光旖旎,500年的传承让其成为人文与风景兼具的“宝藏村庄”。在深度挖掘村庄故事的基础上,十四都村引入“树女学堂”项目,投资2000万元,以古建筑“麻车学堂”为主体,打造树女学堂、精品美宿、文化市集三大板块,预计实现年经营收入近500万元。这个激活闲置土地而建的精美民宿,节假日总是一房难求。

  在诸暨,类似树女学堂这样从闲置农房变身而来的民宿还有很多。多年来,诸暨持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闲置农房激活工作,除发展传统旅游业外,还开辟了产业品牌化、体验式营销之路。如越红功夫茶、越庄酒坊等,盘活古建筑变成文化博物馆、体验式酒庄、教育实践基地等,利用当地优势产业,打造网红经济,推动产业发展。

  3年来,从挖掘存量、引进增量上双向发力,高效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诸暨市共激活闲置农房2428幢,吸纳投资13.87亿元,五泄镇、岭北镇被列入绍兴市农村闲置资源全域激活试点乡镇名单,5个项目入选绍兴市闲置农房激活优秀项目。产权改革,闲置农房和土地激活,优化了农村资源配置,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令众多偏僻山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乐园。

  资金、土地、房屋,历来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主要的生产要素。诸暨瞄准体制机制障碍,深化农村生产要素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城乡要素流动,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户和农业企业,束缚了农业产业发展。为此,诸暨市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规范化建设,实现产权交易金额5.55亿元;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累计发放“产权+信用”贷款11.47亿元。农村金融改革,破解了“三农”借贷难题,推动农业企业和基地做大做强、转型升级,让农村经济活力全面激发。

  与此同时,诸暨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攻坚行动,因村制宜,总结推广基金分红、资源盘活、土地入股等集体经济增收“十法”。如构建项目富民机制,安排专项资金和建设用地指标扶持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目前参股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基金的村达377个,占总村数的80%;鼓励薄弱村抱团联建标准厂房、农贸市场、商铺店面等物业,获取稳定租赁收益;加快研学旅游产品开发,认定23个村为乡村振兴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不断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2020年,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均达到30万元以上,低收入农户连续三年收入增幅均保持在10%以上。

  如今,惠民改革落地见效,“三农”短板逐步补齐。未来,诸暨将守好“三农”战略后院,丰富百姓餐桌子,鼓起农民钱袋子,美化农家小院子,拓宽发展新路子,在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新征程上展现更加亮丽的诸暨“三农”风景。

Copyright © 2010 中国农业网络电视 电话:010-59195293 010-6611765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农业部北办公区16/18/20号楼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南楼
投诉建议及业务电话:010-66067899 010-66167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