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鸡报晓,旭日东升。近日,在河南省台前县侯庙镇许集村种养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许延随早早起来,忙着和周边几个村的村干部商量着联手合作、发展壮大村办企业的事情。
乘着被命名为“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的春风,侯庙镇实行村村联合,倾力打造横贯全镇的G342沿线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和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们按照‘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要求,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依托诸多优势大力实施‘六大战略’,在产业兴旺上求突破,在生态宜居上做表率,在乡村文明上探新路,在治理有效上台阶,在生活富裕上出实招,在组织建设上强保障,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先试示范区,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侯庙方案、侯庙样本。”侯庙镇党委书记张兆朱胸有成竹地说。
产业兴旺求突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该镇围绕贯穿全镇东西的G342沿线做文章,规划建设总投资30亿元、包含15个项目的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目前,投资1.8亿元的正大建材、投资1.8亿元的源泰建材、投资7000万元的大型养殖项目、投资8.9亿元的华电光伏、投资1850万元的六合养鸭、投资6000万元的清芸风力发电等8个项目均已投产;投资17亿元的静脉产业园填埋场已投入使用,垃圾发电项目正在建设;投资3亿元的食品加工园、投资8亿元的远景集团42组风力发电等6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产业示范带全部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
同时,按照“项目三渠道(向上争取、向外招引、向内启动村里能人)、用好三块地(村头荒地、废弃坑塘、村集体预留地)、发展种养加、一地生三金(地租租金、工资薪金、入股股金)”的思路,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探索出土地入股型、厂房租赁型、自主经营型、市场运作型、捆绑订单型、群众参股型、社会捐赠型等7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截至目前,许集、西孙口等15个村有了自己的村集体经济项目和收入。力争通过3年时间,全镇53个村全部有自己的村集体经济项目,每村每年实现至少5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进一步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
生态宜居做表率
大力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打底,狠抓绿化建生态,持续开展边角经济、果园乡村等见缝插绿行动,走森林拥抱村庄的路线,提高绿化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村、林”和谐共生,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国绿色名镇”;梯次治理农村污水,实施镇区周边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投资1011万元建设日处理污水1000立方米,年处理污水 29.2万吨的处理厂,通过镇区主干道路全部铺设雨污管网,可处理周边2个社区、6个村庄的污水,惠及群众1.5万余人;对许集等条件允许的村庄实施微动力处理,通过建村级处理厂、家家铺管网,实行一村一处理;在郭芦、白楼推行微湿地处理模式,每家铺设污水管网,村内建设小型微湿地集中处理。以“每户小三格、乡镇大三格”模式,全面实施了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工程,处理后还田利用,实现农户污水排放无害化;同步抓好厕改服务站建设和后期运转服务工作,配备了机械抽粪车和小型手提式抽粪设备,确保群众改厕后用着舒心、用着省心。
该镇还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创新实行网格化管理、奖惩评比、垃圾分类等机制,围绕“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推行路长制、河长制、段长制,由万城公司负责镇村主干道路、河道、村与村之间的道路保洁工作,对180名保洁员明确路段、责任到人,由公益性岗位负责各村庄内环境卫生,明确区域、责任到人。
乡风文明探新路
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组织开展“抓党风、带村风、促民风、转家风”和“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奔小康、促振兴”等文化教育活动,焕发群众向善向上的社会力量。大力开展“文明户”“最美庭院”“最美村庄”“文明村庄”“好媳妇、好公婆”“孝老爱亲、孝善基金”等评选创建活动,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打造“孝善之乡”“诚信之乡”。
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对彩礼、婚丧事宜等标准进行明确规定,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谋划建设家风家训教育馆,积极引导全镇广大群众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建设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截至目前,侯庙镇已创建市级以上文明村4个,其中,许集村是“全国文明村”。侯庙镇被评选为“河南省文明村镇”,今年正在积极争创“河南省健康示范乡镇”“全国文明乡镇”。
治理有效上台阶
加快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巩固发展“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自治方面,逐村制定“村规民约”等自治机制,将人居环境治理、移风易俗、项目建设、生态保护等工作纳入村民自治内容。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实行“学、听、提、看、写”五步监委工作法,提升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成效,切实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德治方面,开展“抓党风、带村风、促民风、转家风”“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奔小康、促振兴”等系列活动,发挥德治教化作用。法治方面,坚持依法治理的原则,聘请律师顾问团,汇编《依法治村公约100条》,提高学法、用法本领。投资6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了692平方米的规范化司法所,被省司法厅评为“五星规范化司法所”。在司法调解和信访稳定方面,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通过“多对一”、执法仪全程记录等规范化措施,把群众的诉求引导到法治高速轨道上,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生活富裕出实招
把群众生活富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围绕增加工资性收入做文章,把就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发布招工信息、务工典型引导等方式,积极发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务工。针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等弱势群体,逐户摸排务工意向,精准对接用工单位,充分发挥就业“传、帮、带”作用,拓宽转移渠道。围绕增加生产经营性收入做文章,扎实开展“双创”活动,用足用好金融扶贫、党员“先锋贷”等创业优惠政策,加强电商、电焊、月嫂、保洁、手工面点等职业技能培训,联合各部门为创业人员解决资金、土地、技术、招工、市场等难题,为创业人员提供生产经营性要素保障。截至目前,已在张楼东、西孙口等村举办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班7次,培训群众300余人。
2020以来,通过党员“先锋贷”累计贷款836.5万元。围绕增加转移性收入做文章,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不摘”总体要求,针对“两类户”人员,持续按照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指标进行预警,利用财政资金建立健全救助办法,对因学、因病、因灾导致生活困难的贫困群众开展精准救助帮扶,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不增加新的贫困人口。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排到其他企业转岗就业等方式提供就业岗位,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收入。
组织建设强保障
在镇村干部管理方面,对科级干部、机关一般干部、村支部书记、农村无职党员、驻村第一书记“五支”干部队伍,实行纪实备案、实名推荐、综合排名、实事承诺、负面清单、积分管理等机制,以干部队伍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推动组织振兴;在基层基础建设方面,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53个村全部实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有致富带富能力,有35岁以下年轻干部,有妇女委员四个100%,选优配强了村级干部;在农村党员发展方面,实施“破圈解链”工程,成立青年人才党总支,下设工会、团委、妇联3个党支部,通过工业企业、行业协会将优秀青年人才吸纳进入工青妇群团组织、再进行发展,有效破解农村“家族式”“裙带式”发展党员难题,截至目前,已吸纳优秀青年人才23名,其中8人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
在“导师帮带制”工作方面,12名科级干部每人帮带1名镇机关年轻干部和1名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服务区书记、主任负责帮带所在服务区的年轻干部,先进村党支部书记负责“一对一”的帮带后进村党支部书记。建立帮带档案,实行跟班锻炼、全程纪实、定期评估等帮带机制,每季度按照“建强基层基础、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发展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五个方面对帮带成效进行考评排名,激发帮带活力。截至目前,共帮带学员49人。
“乡村振兴的宏图已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吹响。我们力争3—5年内,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实现全域高质量振兴,把侯庙这个全国重点镇,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明星乡镇,让老百姓过上更加殷实富足的全面小康生活。”侯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蒋坤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