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甘肃省玉门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侧记

发布日期:2022-03-30 13:53:41   来源 : 农业农村部网    作者 :admin    浏览量 :1040
admin 农业农村部网 发布日期:2022-03-30 13:53:41  
1040
  日前,笔者走进玉门市玉门镇南门村,有一块面积近1200亩的高标准农田,只见农田平整方正,机耕道笔直延伸,配备高效滴灌设施,非常适合机械化生产,“地平整、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渠通畅”的高标准农田已现雏形。

  2020年,南门村里抓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有利时机,引导农户把自己家的承包地以每亩每年600元的价格,集中流转到村集体进行统一规划整理,实施高效节水农田改造。整治后的“大块地”成了香饽饽,前来租种的客户接踵而至。目前,已吸引华鑫集团、中化集团、新疆惠泽等40多家涉农企业来玉门考察,全市项目区土地流转率达到82%。

  小田变大田 大田变良田

  近年来,玉门市在坚持土地流转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农户+合作社、先流转后建设”的方式,先由农户将土地交村委会或合作社,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后再由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植管理或农业公司租赁经营,实现传统零散户种植向规模化经营转变。截至去年底,玉门市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中,流转农户的土地有9000多亩,涉及农户985户,大都是农户先统一流转到村集体,村集体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再流转给经营主体。

  据介绍,2019年以来,玉门市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4.68万亩,投资2.58亿元,从根本上改变了耕地灌排不畅、积土遍地、渠路杂乱、地块分散、地力不均的现状。以往的坡耕地变“高产田”,“三跑田”变“三保田”,夯实了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基础。高标准农田亩均综合投入达到3000元以上,实施以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和节水设施、田间机耕道、农田输配电等工程建设,累计建成“集中连片、稳产高产、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14.3万亩,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万亩。

  参观学习改变传统种植思维

  “今年全市还要再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别看现在农户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很高,可在几年前农户们都是有顾虑的。”玉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永幸说。

  为了消除群众的顾虑,玉门市组织专业人员深入项目区实地勘察,与涉及村庄精准对接,针对沟、渠、路的布置,桥、涵、闸的位置,面对面交流,反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逐村逐户逐田进行核实,“三上三下”修改完善,力求方案科学、合理、实用。同时,充分发挥项目区群众监督作用,聘请村干部、老党员、热心群众为项目施工监督员、管护员,让群众真正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

  在此基础上,组织干部群众2000多人次,到新疆石河子、张掖甘州、高台等县市实地参观学习,用成功案例消除群众的疑虑。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引导群众改变传统种植思维和模式,打破了农户多年来“只认埂子、不认本子”的传统思想。为了在土地流转上让群众有更大的话语权,玉门市采取“一限两优”方式确定土地承接主体,即限制最高价,防止无序竞争造成企业和农民两败俱伤;优先选择经济实力强、产业链全的企业;优先选择接纳就近务工群众数量多的企业。

  夯实基础实现效益最大化

  近年来,随着大批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项目建设“强农”效应突出,全市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明显改善,耕地质量大幅提高。

  “项目实施后,排灌设施、农机道路等相关设施更加完善,可实现亩均节肥30%、节水40%、节省人工50%,农资投入、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大幅下降,亩均增收达500元以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农户+合作社+公司’的形式对高标准农田进行土地流转,既夯实了现代化农业的基础,又保障了农民增收致富。”玉门镇副镇长王志乐向笔者介绍。

  干部们为农户算过一笔收益账。以10亩地为例,通常情况下,自己耕种的收益大概是1.2万元。土地流转后,流转费收入最低0.6万元,务工收入在2万元以上。与自己种地相比,收入增加了1倍多。同时,将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或从事二三产业,或就近在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务工,初步实现“农民向农工”的转变。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让农民增加收入,还让村里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玉门市通过代理流转、农户入社、竞价承包,实现由目前农户耕地分散流转变为村集体合作社代理集中流转,提高农户土地流转收入,增加村集体收入,提升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田
农户
土地
Copyright © 2010 中国农业网络电视 电话:010-59195293 010-6611765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农业部北办公区16/18/20号楼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南楼
投诉建议及业务电话:010-66067899 010-66167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