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吉林强。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吉林传统产业不断转换新动能,加速转型升级。“傻大黑粗”的传统制造业变身专精特新,“原字号”农产品不断加快科技创新,“一城独大”的区域化发展格局也向着更加协调的方向迈进。
工业老树“生新枝”。谋项目、引项目、建项目,吉林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紧盯汽车、医药等传统产业升级,以产业转型引领高质量发展。
占地80万平方米的中车松原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从签约、开工建设到产品下线,仅用了200天时间。说了就干,马上就办,这是奋勇争先的“吉林速度”。这个智能化、数字化、低碳化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可为东北地区风电产业提供全产业链设备保障。
在老牌化工基地吉林市,吉林化纤12000吨碳纤维复材项目4条碳化线已成功开车。“产品主要应用在风电、光伏等绿色新能源、缠绕、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吉林化纤集团12000吨碳纤维项目负责人徐延生说。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吉林制造”引来源源不断的项目。3月14日,吉林省招商引资座谈会在北京举行,24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成果签约,合同引资额达505亿元。现场回荡着热烈的掌声,为吉林继续阔步前行鼓足干劲。
大国粮仓“发新芽”。三月春风吹起,种子、化肥等农资生产进入高峰期。在位于公主岭市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吉林省鸿翔种业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玉米棒子经过烘干、脱粒、精选等流程变成一粒粒种子,未来这个制种车间可年加工玉米种子1亿斤。
18.74万平方公里的吉林版图上,国之粮仓焕发出了新生机。
破解育种产业的瓶颈制约,吉林省大力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育种技术升级,通过省审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超过1000个,种子企业300多家,年生产加工种子达4亿斤左右。
种业振兴是吉林省实施农业科技创新的缩影,“大水网”等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也为吉林建设农业强省注入新动力。一条条水系犹如一张大网,让西部大片盐碱地得到滋养,为盐碱地治理和农田开发创造了条件。
区域协调“一盘棋”。产业发展绘就了吉林高质量发展的“一张图”,而各地区协同发展构建起吉林高质量发展“一盘棋”。
作为国内省会首位度(省会城市经济占全省比重)最高的城市之一,长春占吉林省GDP比例超过50%。吉林省充分发挥长春“领头羊”优势,让各市州形成更加紧密、相互接力的共同体。
在吉林市高新区,与长春共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内,12栋标准厂房整齐矗立,正在进行内部配套施工。招商组负责人刘金坪说,投资方计划投资55亿元,建设由水电解制氢装备制造项目等组成的氢能全产业链示范园区项目。
3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复函》,范围包括四平、辽源、通化3市。通过协调发展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点,更好支撑东北地区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