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年营业收入90亿元,同比增长12%;利润总额1.46亿元,同比增长19.67%;资产总额234.7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0%以上……
2023年,甘肃农垦集团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决守住“保”的底线,夯实筑牢“稳”的基础,紧盯“3111”战略目标,牢固树立“一盘棋”理念,企业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整体经营规模不断壮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从年初的“开门红”到年底的“超额完成任务”,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深耕主业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甘肃农垦集团的主要职责,甘肃农垦集团从去年年初就排出“时间表”、挂出“任务图”。春种之前,甘肃农垦集团对春耕备播、结构调整、稳产保供、防灾减灾、绿色发展等重点工作进行细致安排,分解粮食作物面积,并与种植企业签订稳定粮食安全目标责任书。
在整个粮食生产过程中,甘肃农垦集团建立了粮食作物播种进度周报制度,春播结束后及时确定种植地块四至坐标,强化调度督导;对各企业面积落实情况进行摸底和抽查,对各种植企业的实际收获面积进行现场丈量核查……措施环环相扣,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甘肃农垦集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面积、增产量、提质量,在良种、农技、农艺等领域持续发力,扎实推进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积极化解高温干旱等不利影响。黄羊河农场、西湖农场、亚盛勤锋分公司、亚盛山丹分公司等邀请专家围绕水肥一体化应用、机采棉种植、病虫害防治及日常管理等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现场解疑答惑,提高了田间管理技术水平。
精细化、现代化生产经营管理,有效提高了甘肃垦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量质齐升。去年,甘肃农垦集团100亩以上规模的大条田达到45.5万亩、1000亩以上规模的大条田达到20万亩;农机专业合作社超过20个,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主栽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统一经营土地68.69万亩,农资7.27万吨,农产品102万吨。累计播种面积119.64万亩,落实粮食播种面积47.18万亩,产量29.22万吨,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任务,为促进陇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奶瓶子”作出了积极贡献。
“链”上发力 厚培产业发展动能
走进甘肃农垦亚盛薯业集团的种薯产业园区,连片的现代智能日光温室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一排排马铃薯种苗栽种有序,长势喜人。在这里,技术人员对马铃薯种苗进行无土栽培,通过温室的光热调控,营养液通过管道循环供给,全年无间断生产。
亚盛薯业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业质量效益,发展优质脱毒马铃薯薯苗培育技术,采用马铃薯茎尖剥离技术进行筛选繁育新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实现马铃薯产业绿色、优质、高产发展。
马铃薯产业是甘肃农垦集团的主导产业。截至目前,甘肃农垦集团的马铃薯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旗下以亚盛薯业集团、亚盛条山集团和黄羊河集团等为代表的企业年产马铃薯组培苗逾5000万株,商品薯、马铃薯全粉20万吨以上。
去年,甘肃农垦集团亚盛股份出资3000万元,收购定西市甘肃薯界淀粉有限公司,在“技术研发中心+种薯繁育+项目生产+产品精深加工”的马铃薯产业布局基础上,走上了集良种繁育、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集群发展路子,延伸马铃薯产业链条,巩固壮大马铃薯产业优势。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首先要在“链”上发力。甘肃农垦集团坚持以工业思维谋划农业,围绕“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着力强链延链补链,促进乳品、肉品、马铃薯、特药、葡萄酒等5个重要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合力、共同增效,莫高宏远、兴渭牧业等一批延“链”企业顺利落地定西通渭、张掖临泽等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厚培了新动能。
项目为要 蓄积“争先进位”后劲
项目是企业发展“提档增速”的关键引擎。去年,甘肃农垦集团的14个农场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项目10万亩,配套建设高效节水灌溉10万亩。其中,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小宛农场实现了籽棉亩产330公斤的好收成。
在甘肃农垦亚盛股份农业农村部耕地保育技术重点实验室里,各种科研仪器琳琅满目,身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进行检验、分析等各项工作。作为2023年甘肃省唯一一个农业农村部授牌的耕地保育实验室,该实验室围绕耕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土壤肥力保护提升、污染耕地阻控修复等工作,致力于推动耕地保护利用与地力提升,充分发挥科技农业的作用,为耕地保护“把脉问诊”,以科技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加速跑”。
去年,甘肃农垦集团全年完成投资7亿元,推进建设项目83个;“十四五”规划入库项目开工率达到87%;落实各类政策资金4.4亿元;与科研院校合作实施攻关项目24个。
今年,甘肃农垦集团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对接融入全省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实施“四强”行动部署,抢抓全省“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政策机遇,按照全省农业产业带布局和属地政府产业发展方向,与市州、县区广泛开展洽谈交流,采取兼并重组、投资入股、联合经营等方式,深入实施一批产业化发展项目,实现企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共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省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