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兴十四村五十载奋斗不止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发布日期:2024-04-08 11:07:21   来源 : 农业农村部网    作者 :admin    浏览量 :624
admin 农业农村部网 发布日期:2024-04-08 11:07:21  
624

       清晨的阳光透过万亩松林层层叠叠的枝丫,给宽阔平坦纵横交错的乡路、整齐排列的公寓楼、一栋栋红顶小别墅撒上一片淡淡金光,黑龙江兴十四村在甜甜的空气里被声声鸟鸣唤醒,“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甘南县兴十四村,以上世纪50年代垦荒人扎下的第十四个木桩得名。如今已是资产25亿元、人均收入8万多元的“龙江第一村”,也是首批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


  村口,“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牌子十分引人注目,“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兴十四村已经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党委书记付华廷说,全村2.4万亩耕地仅有2%的村民种地,98%的村民都在二三产业就业。


  兴十四村现在总人口11600多人,其中9000多人来自周边县镇村屯,是建村以来外来务工人员最多时期。工作的、打工的、种大棚的、上学的、陪读的、养老的……人越来越多。各大产业蓬勃发展,已形成区域劳动力向兴十四村不断迁移汇聚态势。


  兴十四村是如何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推进村集体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又是如何走出了一条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路?4月2日~3日,记者一行到兴十四村进行了蹲点采访。


  苦干求发展


  把村党组织建成“钢”班子,把党员铸造成“铁”队伍,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


  3600平方米的村史展览馆,坐落于兴十四村别墅中间。展馆内有沙盘、有图片、有实物,从发展畜牧养殖到白手起家大办农业机械化,从改土造田兴修水利到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从兴办五小工业增加村民收入到“借船出海”华冠科技鸣锣上市……拓荒沃野、艰苦创业、快速发展、铸造辉煌,兴十四人半个世纪来的卓绝奋斗历程让人震撼又感动。在第一代拓荒人生产生活实物展区,有当时住过的草棚子,用过的弯钩犁,拉过的木推车,最引人注目的是镇馆之宝——一台现在还能打着火的拖拉机。这是1970年,付华廷领着大伙“一不等、二不靠、三不伸手向上要,自己动手搞配套”组装出来的!转年春天,自己装成的拖拉机轰隆隆开动,1971年兴十四村开荒4000多亩,当年打了100多万斤粮食,村民们第一次领到了余钱。1972年,在省农机局、地区和县里的大力支持下,村里又买了2台拖拉机,到1979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1972年,付华廷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3年发展了20多名不怕苦不怕累、肯于带头干、一心为公的新党员。面对村里土质薄弱、沙包地“跑风漏水”、打粮难的情况,党员干部带领村民利用草原资源搞养殖,赚到钱后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改土制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硬是把4万多立方米河泥搬到了3300亩贫瘠的耕地里,把600多亩高低不平的沙土地变成了良田。“就是拼上身家性命,也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不让一人受穷,不让一户掉队”“只要我干一天,就让老百姓说共产党好”,兴十四村的致富路上,离不开一心为民的好书记、担当作为的带头人、凝聚民心的好组织,正是共产党人的执着信念让共同致富的梦想照进兴十四村的现实。


  “说了算,定了干,多大困难都不变”,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兴十四村排除万难,坚定集体化发展道路思路,依靠高度水利化和机械化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和集中连片种植,加快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现任甘南县委宣传部部长、曾在村里工作过16年的大学生村官王淑媛说,兴十四村给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党员干部带头干,普通村民都特能干、比着干。“干部干部,就得先干一步”,是付华廷说过,至今仍被当地广大干部反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近年来,兴十四村坚持以党建全面引领村级治理,村党委班子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充分发扬民主,换届选举从不设候选人,一张白纸作选票,让村民自己填写最信任的人。每年“七一”,村里都会组织党员、村民、学生到村史展览馆学习,感受村容村貌变化的同时进行爱党爱国爱村教育。目前,全村党员已达137人,村两委成员中年轻干部占了大多数。


  兴十四村把纷繁复杂的村务管理工作标准化,还制定村规民约159条,印制“小红本”分发给村民。严格按照规定办事,以政风带民风、民风带社风,干部群众形成“有事就按规程办、合规自然就能办”的良好风气。


  在付华廷的办公桌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以及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等一个个打印文件,画满波浪线、用笔标注着重点符号。村党委副书记刘颖表示,老书记是“领头雁”,特别善于学习,抓住政策机遇,找到适合兴十四村的发展模式。每次中央或省市开完重要会议,村党支部都会第一时间逐字逐句反复学习,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工作热情。同时,讨论相关精神、洞悉产业发展方向。


  创新大发展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兴十四村之路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总体要求,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个字什么样?就是兴十四村这样,兴十四村就要这样做。”付华廷自信地说。回忆几次历史时刻的关键抉择,坚定不移改革创新是兴十四村的关键密钥,“绝不能死守,不创新就死路一条”。


  上世纪70年代,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兴十四村最早开启农业机械化发展之路。研制出当时连县城都没有的玉米收获机、深松机、除草机等14种农机具,翻、种、割、收全部实现机械化,种植产量实现突破式提升。


  机械化解放了大量劳动力,村里做出第二次创新决策,先后建起罐头厂、酒厂、榨油厂、木器加工厂和小修理厂,利用“五小工业”赚的钱,1978年盖起第一批二层小楼,三年时间成为全省第一个砖瓦化村,1982年给每家每户发彩电,“彩电村”轰动全国……


  第三次跨越,是大上村办企业。“农村要想真正富裕起来,必须走工业化道路”,在不断学习和对外对内交流中,付华廷和村两委逐渐达成共识。于是,1985年村里建起一座日处理鲜奶10吨的乳品厂,是当时全国唯一一家村办乳品厂;1989年又投资400万元建起科技含量较高、年产600吨的甜蜜素厂;1994年以玉米为原料,建起年产3000吨的柠檬酸厂,开发生产了柠檬酸、黄原胶、麦芽低聚糖等被国家科委认可的高科技产品,同时又建起5万吨的节粮饲料厂,形成了饲料畜牧产业链……


  村两委做出的第四次战略抉择,直接让兴十四村弯道超车。1992年,把全部产业组合成立富华集团,引进浙江万向集团成功组建“华冠科技”并于2002年上市,成为黑龙江省第一家以农业板块上市的公司,募集资金1.38亿元,村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上市第一年分红5000多万元。


  共同富裕是兴十四村不变的追求。用收益反哺农业,升级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化;反哺农村,打造农村现代化特色小镇,建设商业服务一条街、五保供养中心、高级中学教学楼、幼儿园、文体场馆等;反哺农民,所有村民共享发展成果,8成村民住进花园别墅,吃水、物业全免费,农民社保、新农合医保由村民和村集体共同缴纳,参保率100%,不断聚集的企业提供大量岗位,人人有活干、有钱挣,每名村民都享受口粮免费供应等12项免费待遇、21项福利,从幼儿园到高中不出村,考上大学有奖励……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农村信息化、城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十四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乡村振兴发展总要求,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旗帜。


  推进现代化大农业提质增效,2009年建成省级兴十四村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核心区面积4000亩,有万米智能温室1栋、温室大棚1331栋,吸引辽宁、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等地130多户农民来此承包大棚,示范带动周边乡镇300余名农民从事棚室产业。园区负责人葛明鑫介绍,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一栋大棚的效益可顶100亩旱田收益,“领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给农民作示范”,园区以科技引领、技术推广、试验示范为目标,科技助农效果显著。园区与航天育种公司合作成立了甘南县农联双创航育种业有限公司,种植展示航天红小豆、航天大豆等10余个品种,航天红小豆亩产500多斤,航天大豆亩产700多斤。计划三年内,设施农业面积将达11000亩,年产值2亿元;利用60兆瓦秸秆发电项目的余热建设一流的300亩连栋智能温室。目前,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现代化大型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兴十四村全力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智慧农业,科技创新让农业生产更加高产、高效、智能。


  坚持抓产业上项目,投资7000万元建设年加工有机水稻10万吨的大米加工厂,以及杂粮杂豆、葵花籽和手工大煎饼加工厂,实现年营业收入1.01亿元。与温州海螺集团、北京挑战集团和北京卫诺恩公司合作,建设生物酶项目。“生物技术作为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手段之一,已被我国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又一次发展机遇。”付华廷说。从最初的柠檬酸厂到如今卫诺恩酶制剂项目,兴十四村一直积极打造生物经济等新增长引擎,统筹推进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发展。目前,卫诺恩的产品全部出口到日本、韩国、巴西等十多个国家,兴十四村也将被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酶制剂生产基地。


  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教育培训、文化体育、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基地十几年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近万人、培训基层党员干部7万多人。兴十四村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游和农事体验游,2023年接待游客16万多人次,带动收入1300多万元。2020年投资3000万元建成的5000多个座位的体育场,成为全省最大的村级体育场,规划看齐“村超”“村BA”,做强做大文体产业。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多渠道就业,拉动了人口聚集,加快了兴十四村农村信息化和城镇化步伐。“我们就近城镇化、就地城镇化,解决挣钱、顾家、养老三不误,而不是农民都外出打工,农村锁头看门,空心化老龄化。”付华廷说,让年轻人留在村里,让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大学生在村学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村电子商务公司、村委会和集团办公室等重要岗位任职,发挥骨干作用。“他们是未来是希望是动力和财富,兴十四村有后劲儿!”


  作为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排头兵、乡村全面振兴的先锋、高质量共同富裕的样板,兴十四村计划到“十四五”期末形成百亿规模产业集群,村民人均收入突破10万元。

Copyright © 2024 中国农业网络电视 电话:010-59195293 010-6611765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农业部北办公区16/18/20号楼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南楼
投诉建议及业务电话:010-66067899 010-66167899
京公网安11010802023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