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保鲜期”为什么这么长?太平村党总支书记陈小强自豪地向记者展示了当地蔬菜种植的“秘诀”——“在田保鲜”技术。
“我们通过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湿度,让辣椒一直处于刚成熟的状态,从而延长辣椒的保鲜期,最长能让辣椒在田里‘待’半年呢!”陈小强告诉记者,通过这种方法,菜农就可以根据市场行情自主掌握采摘时点,错峰、择机向市场供货,从而增加收入。
以蔬菜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太平村,全村农民收入90%以上都来源于蔬菜种植。该村现有各类大棚蔬菜4052亩,露地蔬菜400多亩,含复种的常年蔬菜生产面积8200多亩。
事实上,太平村蔬菜基地的发展壮大过程,也是绿色优质农产品不断进阶的生动缩影。
太平村党总支书记助理杨洁福告诉记者,从最早的大棚早熟栽培模式引进推广,到后来的大棚秋延后栽培探索,再到秋延后越冬在田保鲜栽培模式的研究;从微滴灌技术推广到无纺布覆盖技术应用,再到高温煮田抗重茬技术普及;从就近就地销售,到订单生产、直供超市,多年来,当地的蔬菜基地一直在提质增效。
和县是安徽省设施蔬菜生产大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该县以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为契机,扎实开展标准化生产、科技化提升、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引领,蔬菜种植面积43万亩,品种涵盖茄果类、瓜类、豆类等8大类几十个品种,年产各类优质蔬菜瓜果近105万吨,总产值31亿元。
和县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安徽省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安徽省以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为抓手,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截至去年底,全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6648个,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同时,安徽省更多绿色优质农产品装进长三角消费者“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沪苏浙皖绿色优质农产品市场体系、要素配置互联对接更加紧密。
绿色食品产业是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做好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十分重要。在抢抓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看到,安徽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仍有较大提高空间。
“例如,全省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占比有待提高,优质农产品基地规模水平还需提升,生产供给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有机农产品认证种类还需突破,优质优价机制尚未形成,中高端市场渗透能力较弱,专业化营销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潘鑫说。
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既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之义,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任务。面对新形势,全省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如何推进?又有哪些重点任务需要完成?
潘鑫表示,要按照“四巩固、四推进、四提升、四强化”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四巩固”即巩固绿色食品供给能力、巩固有机农业良好发展态势、巩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收录总量、巩固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四推进”即推进地标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和良好农业规范、推进包装标识制度与农安科普宣传、推进长三角绿色优质农产品一体化发展。“四提升”即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申报审查质效、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营养品质规格、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技术支撑能力、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营销渠道覆盖面。“四强化”即强化证后监管、强化品牌培树、强化产销对接、强化队伍建设。
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拉高线”“提品质”的要求。潘鑫表示,还要抓好重点农产品药物残留治理,生产上要做好科学用药指导、严控水果膨大剂不当使用。加强食用农产品检测,科学实施风险监测,建立大宗食用农产品全覆盖监测、特色小宗品种三年轮动监测、重点问题品种连续监测工作机制。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组织农产品生产主体入网,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要应入尽入。
“努力让安徽省绿色优质农产品既要‘产得出、产得优’,也要‘卖得出、卖得好’,以‘优品’促‘优价’,把‘前景’变‘钱景’,努力开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新局面。”潘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