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公告

发布日期:2024-06-11 12:45:27   来源 : 农业农村部网    作者 :admin    浏览量 :117
admin 农业农村部网 发布日期:2024-06-11 12:45:27  
117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数字乡村建设,激发数字乡村创新活力,进一步发现挖掘优秀人才,宣传推介典型案例,推动创新成果应用落地,经中央网信办批准,举办2024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大赛主题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创新引领乡村未来

  二、大赛时间

  2024年6月至9月

  三、组织架构

  (一)指导单位

  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

  (二)主办单位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山西省委网信办、山西省农业农村厅

  (三)承办单位

  央视网、大同市委网信办、大同市农业农村局、启迪之星

  四、参赛对象

  大赛秉持开门办赛原则,面向全社会开放,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自由职业者。鼓励农村基层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赛。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可参赛。

  所有参赛者分为A组和B组,在赛事各个阶段分组进行比赛,分组设置奖项。其中,A组面向企事业单位,须以单位名义参赛,可多家单位联合参赛;B组以团队或个人名义参赛。具体参赛资格要求:

  1.A组:所有参赛单位(企业、事业、科研院所、学校等单位)应在中国境内注册、登记或依法设置,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数字乡村领域相关业务或具有相关项目实践经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运作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如多家单位联合参赛,须明确参赛牵头单位。

  2.B组:所有参赛人员应为年满18岁的自然人,从事数字乡村领域相关工作或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能力,遵纪守法、无不良记录。如以团队名义参赛,须明确团队负责人,且核心团队成员不超过5人,团队名称需符合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相关规定。

  五、赛道设置

  围绕《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和乡村振兴重点任务部署,设置3个作品赛道、10个方向。

  1.应用场景创新赛道:

  (1)乡村数字富民产业方向:聚焦数字技术在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农村电商、农文旅融合、乡村新业态等。

  (2)乡村数字治理方向:聚焦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包括但不限于农村智慧党建、“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村务管理、社会综合治理数字化、智慧应急等。

  (3)乡村数字惠民服务方向:聚焦运用数字技术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包括但不限于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信息无障碍、农村数字金融、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等。

  (4)乡村数字文化方向:聚焦运用数字技术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包括但不限于乡村网络文化产品创作、文化文物资源数字化、传统村落保护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文化设施数字化改造等。

  (5)智慧美丽乡村方向:聚焦运用数字技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塑造乡村绿色生活,包括但不限于农业投入品数字化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化监管、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等。

  2.机制创新赛道:

  (1)涉农资源整合共享方向:聚焦涉农数据设施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创新,包括但不限于乡村信息服务设施整合共享、涉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涉农数据资源整合共享等。

  (2)乡村振兴多元共建方向:聚焦数字赋能的社会多元主体共建机制创新,包括但不限于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多元投入长效运行机制、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等。

  (3)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向:聚焦城乡融合或区域协作创新机制,包括但不限于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统筹建设机制、数字乡村跨区域协作机制等。

  3.技术产品创新赛道:

  (1)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应用方向:聚焦智慧农业核心技术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设计育种、智能农机装备、农业传感器与专用芯片、农业核心算法等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

  (2)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方向:聚焦前沿技术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应用。

  六、报名事项

  参赛者应通过大赛官网(szxc.cfis.cn)注册报名。报名时按规定提交所需材料,经审核通过后即报名成功。如多家单位联合参赛(A组),需提供每家单位的盖章声明。报名成功后,原则上不可再作任何修改。

  1.报名有关要求:

  (1)参赛者报名信息须准确、真实、有效。一经发现弄虚作假,组委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

  (2)参赛人员不得为失信被执行人,不得存在重大税收违法失信行为,不得在政府采购中存在严重违法失信行为。

  (3)获得晋级决赛资格的参赛者应接受参赛当地省(区、市)网信办或大赛组委会包括参赛项目知识产权审查在内的尽职调查,审核未通过的参赛者将取消决赛参赛资格。

  2.作品提交:

  报名成功后,应根据所选择的赛道围绕相应赛题按时提交参赛作品(可在大赛官网下载参赛说明及相关模板)。每个赛道方向仅可提交1个作品。A组同一参赛主体最多提交3个作品,B组同一参赛主体仅可提交1个作品。作品经组委会审核通过后,原则上不可再作任何修改。参赛作品有关要求:

  (1)参赛作品须保证原创性,不违反任何相关法律法规,不侵犯第三方任何知识产权或者其他权利(如仅拥有参赛作品部分知识产权,应提供其他所有权人授权参赛证明)。一经发现或权利人提出侵权行为并查证,组委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

  (2)参赛作品应作脱敏脱密处理,内容不得体现参赛者联系方式。

  七、奖项设置

  1.优秀作品奖。参赛作品分组设置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颁发奖金或奖品、获奖证书。总额120万元,具体如下:

  (1)一等奖3个 奖金15万元/个 总金额45万元

  (2)二等奖6个 奖金8万元/个 总金额48万元

  (3)三等奖12个 奖金2万元/个 总金额24万元

  (4)优胜奖30个 奖品价值0.1万元/个 总金额3万元

  2.特别奖项。对参赛作品中涌现出具有一定创新性和社会影响力,并在该领域具有一定引领力的项目或案例进行奖励。具体种类和奖项名称视评审情况确定,总数不超过20个,颁发获奖证书。

  3.优秀组织奖。对在作品征集和赛事组织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省(区、市)网信办授予优秀组织奖(综合该省初赛组织情况、参赛作品数量、获奖作品数量、宣传报道情况等考虑)。组委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优秀组织奖数量,颁发获奖证书。

  4.突出贡献奖。对积极参与大赛、支持举办赛事的单位授予突出贡献奖。组委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突出贡献奖数量,颁发获奖证书。

  5.注意事项。对于经查实违反参赛规则的获奖者,组委会保留收回或拒绝授予其奖项的权利。本次大赛最终解释权归组委会所有。

  八、选手权益

  获奖作品将有机会获得以下权益:

  1.案例推介:获奖作品入选由大赛组委会组织编制的优秀作品集,并通过数字乡村共建共享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2.宣传展示:获奖作品可在大赛媒体渠道进行展览展示、宣传报道和服务推介。

  3.产融对接:为进入决赛的参赛者提供产融合作对接机会,为与产业投资基金、央企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银行等合作提供对接渠道。

  4.供需对接:为进入决赛的参赛者提供供需对接渠道,促进资源对接,助力参赛者拓展市场。

  5.交流学习:获奖作品的团队有机会参与大赛组委会举办的政策宣贯、成果转化等活动。

  九、时间安排

  (一)报名阶段

  6月7日至7月14日,参赛者统一在大赛官网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和作品提交,组委会在大赛官网发布赛题,组织资格审核和申报作品初审。拟对各省、区、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同志进行赛事组织培训,对参赛选手进行赛前辅导。

  (二)初赛阶段

  7月15日至25日,由各省(区、市)网信办从大赛官网下载本省参赛作品,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完成初赛,组织推荐入围复赛作品。结果通过大赛官网对外发布。

  (三)复赛阶段

  8月上旬,由组委会组织专家对入围复赛作品分赛道进行评审,评选出优胜奖、入围决赛作品和特别奖项,评选出优秀组织奖、突出贡献奖和特别奖项。入围决赛作品将通过大赛官网对外公示。

  (四)决赛阶段

  9月下旬,在山西省大同市举行决赛,由组委会组织专家和特邀嘉宾对入围决赛作品进行评审,现场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五)颁奖仪式

  决赛后,在山西省大同市举行颁奖仪式,邀请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负责同志,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当地政府负责同志、有关省市网信部门、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同志,投资机构负责人、部分获奖作品代表参加。

  颁奖仪式后,将组织大赛获奖团队和有关政府部门、投资机构等举办大赛项目对接会,加强政企合作交流,推动成果应用落地。

  赛事咨询:田英雷 13011851314

       张家铭 17600510717

       吕慧彤 13521283895

  报名咨询:齐媛媛 13522560881

       汪丹丹 13601121401


2024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组委会

2024年6月7日

Copyright © 2024 中国农业网络电视 电话:010-59195293 010-6611765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农业部北办公区16/18/20号楼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南楼
投诉建议及业务电话:010-66067899 010-66167899
京公网安11010802023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