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重庆夏粮播种面积达565.41万亩,产量125.18万吨,夏粮实现面积、产量“四连增”,夏收粮食再获丰收。
这份“成绩单”是如何取得的?近日,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稳面积 保底盘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同比增长0.4%
重庆山地丘陵面积占比九成多,守住守好粮食安全底线,必须稳定提升播种面积。
今年重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5.41万亩,同比增长0.4%,总体保持稳定。春马铃薯是主要的夏粮作物,今年播种面积398万亩,同比增长0.4%。
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成为提升播种面积的一大抓手。
5月初,垫江县长龙镇长久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负责人刘本权管理的200多亩春马铃薯喜获丰收,平均亩产由过去的1600公斤增加到1800公斤。“‘巴掌田’‘鸡窝地’经过高标准农田整治后,不仅连片规模种植,还新增了10%的耕地。更重要的是,机械化收获后,每亩还能节约60元成本。”刘本权说。
撂荒地复耕,是提升耕地总量的另一大“利器”。4月中旬,巫山县双龙镇安静村的2000亩晚熟柑橘林里,村民在果树下套种的胡豆再次迎来丰收。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永国感慨道:“前年村里将撂荒地盘活后,流转给当地的一家企业种柑橘,同时林下套种黄豆、胡豆等作物,如今全村一年就增加了五六十万斤粮食。”
市农业农村委粮油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通过开发利用冬闲田、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充分挖掘面积潜力。此外,国家继续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
提单产 挖潜力
粮食作物单产同比增长0.6%
今年以来,重庆明确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多措并举推动“三稳、一扩、一提”(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扩大油菜面积,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去年秋冬种以来,重庆选择一批区域代表性强、基础条件好、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大豆、玉米、马铃薯等主产县,分片区、分类型、整建制开展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以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为核心,以培育壮苗构建高产群体为重点,抓住耕种管收各环节,千方百计提高粮食单产。
大豆、玉米方面,重庆在巴南、奉节、江津等区县开展大豆和玉米增密提单产示范工作,其中巴南区惠民街道显林村的测产结果显示,今年大豆和玉米增密提单产示范片的平均亩产达到727.2公斤,增产幅度达31%。
马铃薯、春玉米等品种上,在奉节县兴隆镇友爱村实施马铃薯、春玉米、夏大豆带状种植增密栽培示范工作,经实收测产,30多亩示范片平均亩产春马铃薯2500公斤、玉米538公斤、夏大豆112公斤。
近日发布的夏粮单产数据表明,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初见成效:今年全市粮食作物单产达221.4公斤/亩,同比增加0.6%。
市农技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说,重庆坚持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在增加种植密度、提高播种质量、水肥精准调控、减少产量损失4个方面下功夫,全环节、全过程、全要素挖掘单产潜力。
重服务 强保障
农技人员、产业专家一线指导
为保证夏粮颗粒归仓,重庆全力做好农业生产服务。
在春耕生产“第一仗”中,重庆统筹调度农药、种子、化肥、农机等农资装备;选派农技人员、产业专家开展选种、购种、田间管理一线指导等服务;3D打印播种技术、无人驾驶农机、淹水直播等一批新装备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助力农业节本增效,单产提质攻关。
近期,为将强降雨、病虫害对农业的损失降到最低,重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农业技术指导,并第一时间指导灾后生产。尤其是为防止马铃薯晚疫病等的传播,今年3月重庆相关部门第一时间组织近200名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田间普查和指导,确保马铃薯健康生长。
与此同时,为保证夏粮颗粒归仓、丰收到手,各地全力做好各项夏收服务保障工作。比如,今年夏收期间,各地多投用上万台(套)农机具开展夏粮收获,取得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