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延边州特色产业“生金”,增收致富“有道”

发布日期:2024-08-02 12:00:00   来源 : 农业农村部网    作者 :admin    浏览量 :325
admin 农业农村部网 发布日期:2024-08-02 12:00:00  
325

  标准化种植大棚内,农作物长势喜人,稳定的订单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农产品加工车间内,自动化的生产线高速运转,各类农产品经过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在吉林延边的乡村大地上,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产业,拓宽着农民的增收之路,推动着乡村全面振兴。

  时值季夏,汪清县东光镇太平村木耳基地一派繁忙,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记者了解到,太平村种植的黑木耳规模达到700多万袋,还建有黑木耳菌包厂,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为村里黑木耳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黑木耳扎下“致富根”,给农民带来大收益,与之齐头并进的还有不断壮大的棚膜经济。

  和龙市八家子镇是远近闻名的桑黄产业基地,曾荣获“吉林省桑黄之乡”“国家级一村一品特色镇”“桑黄特色产业小镇”等称号。从2018年起,和龙市开始发展桑黄人工栽培产业,现已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园区。

  特色农业产业已然成为一把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为了让农民持续增收,延边州依托独特资源优势,在做大做强食药用菌、中药材等传统特色产业的同时,围绕林蛙、松茸、蜜蜂、森林猪等林特产业开展全产业链开发。同时,通过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拓展农产品进城渠道,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

  干事创业有奔头,幸福生活有盼头。近年来,延边州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之法,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就业促动,实现工资性收入稳步提高。积极推进就业帮扶载体建设,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帮扶车间。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督促项目施工单位与参与施工建设的脱贫人口签订劳务协议,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

  以政策推动,确保财产性收入适量增加。深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发挥农村闲置资产创收能力。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政策扶持,增强联农带农能力,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参与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有机衔接,稳定并提高了经营权流转收入。

  以资源撬动,增加转移性收入增长幅度。充分利用省产权交易平台对外流转集体资产资源和开展集中采购。稳步推动农村“册外地”有偿使用,适当提高有偿使用标准。组织村集体将滞留在对公账户的闲置资金转存定期存款,获取高额利息收入。组织村集体收益按股分红,实现了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

  产业带动,就业促动,政策推动,资源撬动。近年来,延边州全方位、多角度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仅2023年,全州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24元,增速9.6%。其中,延吉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18元,位居全省县(市、区)首位。

Copyright © 2024 中国农业网络电视 电话:010-59195293 010-6611765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农业部北办公区16/18/20号楼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南楼
投诉建议及业务电话:010-66067899 010-66167899
京公网安11010802023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