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耕好“无形粮田”——山西省以科技推动“全链条节粮减损

发布日期:2024-06-24 15:00:00   来源 : 农业农村部网    作者 :admin    浏览量 :50
admin 农业农村部网 发布日期:2024-06-24 15:00:00  
50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日前,以“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兴粮兴储”为主题的2024年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举行,聚焦科技在兴粮储粮、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一粒粮食走过了收获、运输、储藏、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如何在每一个环节做到颗粒归仓,考验着粮仓的治理能力。近年来,山西省全面落实科技和人才兴粮兴储战略,以实施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为抓手,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推动储备管理信息化、智能化,以实际行动守护着“三晋粮仓”,稼穑蓬勃、岁稔年丰的生动图景描绘在三晋大地上。

  入库管粮信息化

  麦浪滚滚,机声隆隆。在田间,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割麦、脱粒一气呵成,饱满的麦粒从收获仓倾泻而下,装上运粮车。伴随着山西省麦收陆续进入尾声,确保夏粮颗粒归仓成了眼前的首要任务。

  6月13日,在山西粮油集团阳曲储备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阳曲储备库),一辆辆运粮车有序地排队过磅,准备将粮食运输入库。这座粮库始建于1951年,占地150亩,现有房式仓36个,是山西粮油集团管理的省级储备粮库之一。

  一位运粮司机将一张卡从窗口递给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运粮、卸粮的各个环节使用的凭证就是这张一卡通。这张卡如同粮车的‘身份证’,里面留存着填报的各种信息,只需要刷卡就能完成入库所需的各项流程。”

  “使用一卡通便于入库粮食封闭检验实现‘盲检’,使整个入库过程便捷规范、准确高效。”阳曲储备库质检科长赵媛介绍,一卡通录入信息后,粮食需要扦样检验。扦样员扦样分样后形成条形码,化验员利用条形码区分不同的样品信息,而检验员在统计质检结果时扫描条形码填写结果。各项流程对相应车辆信息保密,并由不同人员独立操作,保证了质检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在中储粮太原直属储备库,智能粮库集中管控平台成了粮库的“全能管家”。负责人薛殿檩介绍,这套系统将AI算法融入了库区安装的摄像头里,能进行全天候不间断地实时监测并预警反馈,监测准确率达到了90%以上,如对粮库内明火检测的准确率达到99%、吸烟检测准确率达到97%等。

  “目前,太原储备粮管理集团所有仓储单位都已完成智能化粮库建设,智能检测、智能通风,智能监控、智能照明等功能配备完善。粮仓和库区监控全覆盖,而且所有监控和粮情全面对接山西智能化粮库平台和国家监管平台,上级监管完全做到‘四不两直’,实现了穿透式监管。”太原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北城库(以下简称太原北城库)副总经理孙仲林说,“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迭代,让粮库管理更精准、更高效。”

  储粮保粮绿色化

  节粮减损相当于增加“无形良田”,而储粮科技正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这片田地。

  进入6月,气温节节攀升,高温储粮不仅会加强粮食的呼吸作用,影响粮食的出芽率、营养成分,降低粮食品质,还会成为微生物、害虫等生长繁殖的温床,因此,科技控温是当前储粮的“主命题”。

  走上粮仓的外梯,进入阳曲储备库18号“红旗粮仓”,站在储粮高度达6米的粮面顶部,一股凉意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夏日的酷热。眼前宽阔的空间中,杀虫灯闪着莹莹蓝光,金黄的小麦粮面平整,散发出粮食特有的清香。

  “为了控温,去年粮仓实施了提升改造,包括仓顶防漏保温隔热改造、外墙保温和仓内顶部缝隙气密性维修等,改造后仓房的仓温、粮温平均降低了3℃-5℃。”阳曲储备库仓储科工作人员说,“我们还安装了内环流控温系统,可通过冬季粮温降低蓄积冷空气,夏季用小功率风机将粮堆内部的冷空气从通风口抽出,再均匀送到仓内,降低仓温和上层粮温,实现常年低温储粮。”

  晋城储备库同样引进了内环流控温法。负责人赵进军介绍,为了降低能耗和损耗,实现绿色储粮,拟在仓温达到25℃时开始内环流,降到22℃时停止内环流。这样不仅能调节温度,还能大幅度降低仓湿,从而实现减耗的目标。

  保持粮食品质,除了要控温,还要抑氧,绿色充氮气调系统应运而生,推广开来。据介绍,阳曲储备库建设充氮气调系统工程,总投资330余万元,共完成20间仓房的充氮气调工程。这一系统能把粮仓内的氧气置换出来,使储粮环境长期保持高氮浓度(96%以上)、低氧浓度(4%以下),使储粮害虫在缺氧环境下无法生存,达到杀虫效果。缺氧环境还具有抑制霉菌繁殖,降低粮食呼吸的作用,对保持粮食品质、确保粮食安全储存有显著效果。

  粮机装备现代化

  智能粮库的建设离不开规模化、集成化的粮机装备。

  100吨液压翻板卸车系统、自行式滚振筛,每个平房仓每小时接发量不低于100吨;世界先进的梅特勒·托利多汽车衡,具有恒定性、机密性的优点;球形仓配备提升工作塔等先进设备,接发效率为200吨/小时……在太原北城库,现代化的接发与储粮工艺设备令人眼前一亮。

  “引进全自动智能多杆扦样机后,作业效率大幅提升。它的主体部分由一根粗壮的立柱支撑,顶端连接着一个灵活的旋转臂,能在选样时自如转动,确保扦样杆能够准确地到达指定的位置。”孙仲林介绍,这台设备可实现小麦、稻谷、玉米、大豆四大粮食品种的智能扦检,每车扦样时间不超5分钟。

  为了圆满完成夏粮收购工作,山西省风陵渡粮食直属储备库入库机械设备3套,检化验设备及卫生指标检测设备2套,并对地磅、自动扦样器、液压翻板机等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保养。“粮食通过进料口进入圆筒筛后,大、小杂分别经过内、外筛筒从不同杂口流出,粮食经振动板进入负压风箱,而糠、灰通过风道吸入除尘箱,清理速度达到了80吨-150吨/小时。”储备库负责人秦国强指着环保型圆筒清粮机说,“有了这台设备,入库粮食清理效果提升了,储尘箱粉尘浓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阳曲储备库,不完善粒检测仪是检测人员的好帮手。只见工作人员将50克标准小样倒入入料口输入样品编号,检测就开始了。通过设备内置的上下2000万像素双高清相机以及AI视觉检测算法,只需等待100秒,就会生成生霉、破损、虫蚀、赤霉等不完善粒各项指标数据并高清显示。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表示,“十四五”以来,山西省在粮食产后收储保质减损与绿色智慧仓储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食品安全风险因子检测监测及标志物预警、粮食物流多式联运高效衔接装备研发与示范、应急救生食品创制与关键技术、应急物资物流仓储调配保障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技术突破,支撑了行业发展。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才能让“中国人的饭碗装中国粮”。去年,山西省粮食安全供给能力稳固提升,累计收购粮食117.5亿斤,省市级储备粮规模均有所提升。今年,山西省切实加大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粮食高标准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完成粮食购销领域监管和粮库信息化项目建设。相信在科技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赋能之下,中国饭碗将端得更稳、更牢。

Copyright © 2024 中国农业网络电视 电话:010-59195293 010-6611765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农业部北办公区16/18/20号楼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南楼
投诉建议及业务电话:010-66067899 010-66167899
京公网安11010802023304号